36氪独家 | 百融金服完成10亿元C轮融资,预计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3倍
36氪获悉,智能科技平台百融金服近日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。本轮融资由国资委下辖的国家主权基金中国国新基金领投,老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增持。
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三方面:一是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的设施建设与人才引进;二是加大对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金融智能科技产品的持续研发投入;三是加大在监管科技产品方面的投入,辅助监管机构防止金融风险。
国资背景基金的领投入股,对于百融开展业务、拓展资源方面也将会起到一定的背书作用。
据百融金服合伙人、CFO赵宏强介绍,此次C轮融资是在2017年年底前确定的。百融金服已经在之前的A、B、B+轮融资中获得中国国际金融公司、高瓴资本、红杉中国、IDG资本、联动优势等约7亿元投资。目前,百融金服的融资总规模已达17亿元人民币。
AI金融实验室和区块链应用
赵宏强表示,人工智能将是百融今年投入的一个重点。
百融金服合伙人、CFO赵宏强
近期,百融金服成立了国内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,并邀请美国圣母大学教授、深度学习领域专家李俊出任首席科学家。
据赵宏强介绍,该实验室人员将由首席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团队,加上百融算法团队组成,目前规模为40人,未来两年计划扩展到200人。这个实验室的核心工作就是结合百融现有的各类资源,研发前沿性的产品,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百融未来的产品中。
目前,该团队已有项目开始进行,包括不良资产的智能鉴别、小微企业的借贷风控。预计今年下半年有实质性的产品落地。
区块链方面,百融金服也已着手研发相关应用。据赵宏强介绍,百融已经找到技术合作方,也有资产方愿意接受,不过,受到一些金融机构区块链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和传统思路的限制,区块链应用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从大数据风控公司到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的转变
百融金服自2014年创立,目前团队规模增长至700人,定位于普惠金融的公共基础设施平台。平台累计覆盖7亿多用户的画像,日均申请查询量350万—400万。
据36氪此前报道,2015年时该公司处于打磨产品的阶段,总体客户数只有200多家,到2016年底达到1500家。
据赵宏强介绍,目前百融的客户数(包括各级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、保险公司等)达到3500个,预计年底可以达到4000个。
过去几年,监管的加强和金融线上化的趋势,给了大数据风控公司快速起飞的契机。
在百融跟工行、中行、建行、招行等国有大行建立合作关系后,头部公司的示范效应使得长尾的各级消金企业客户快速增长。“有了这个示范效应以后,其实往下走很容易。”赵宏强表示。
百融没有披露详细的财务数据,但赵宏强透露,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了5倍,并在去年四季度实现了盈利,今年预计可以同比增长3倍。
百融以大数据风控起家,但在过去的一年中也开始涉入风控之外的业务。
在专访当中,赵宏强并不把百融定位局限于一家大数据风控公司,而是描述为一家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。
据他介绍,从去年开始,百融除了在大数据风控方面继续发力外,也将业务延伸到了智能化精准营销领域,包括给银行、消金、互金等客户进行C端用户精准营销的“榕树贷款”APP,以及给保险经纪人提供客户财富能力评估、大数据用户画像的“零距离365”平台。
以“榕树贷款”为例。据36氪此前报道,去年年末,百融对外公布了这款应用。榕树贷款上的产品主要是现金分期、消费贷款及信用卡申请服务,这些产品均来自合作的数十家金融机构,包括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等。百融为其提供精准获客、授信审查、存量客户管理、资产保全(催收)等服务,从而提高上述产品的转化率。
赵宏强举了光大银行和万达金融的例子。
光大银行信用卡客户活跃度最初是行业平均水平。百融通过给其纯良客户进行画像、精准分类后,对准特定需求(比如电商、教育)进行精准经销,使得持卡用户的活跃度提升了50%。
万达金融信贷产品对通常渠道递送的用户审批通过率最初是10%。百融通过风险前置预授信的客户筛选,在榕树平台上针对符合万达准入要求和风险偏好的用户,进行精准识别和推送,使得该客群的审批通过率达到提升到50%。
不过,从营收上来说,目前大数据风控还是占主要的位置。
在金融大数据的赛道上,赵宏强认为,数据生态和服务金融行业的经验是百融的核心优势所在。
两者相比,数据的积累具备更高的壁垒。百融脱胎于百分点科技,从后者获取了赖以起步的数亿用户画像的数据,这使其具备了数据上的先发优势。而金融、保险的行业经验可以帮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行业的痛点,从而利用数据、工具推出相应的产品。
赵宏强认为,金融大数据这个赛道上不会很快洗牌,但三年左右可以确定基本格局,百融金服会是留下的主要玩家之一。 由于市场空间很大,其他的机构会在各自的领域(反欺诈,评级等),都有一定的发展。
上一篇:乐视电视业务30亿融资初定:腾讯京东苏宁TCL弘毅入局
下一篇:已是最后一篇